2月初澳洲的及時雨,澆熄部分地區野火,也為原本止不住的野火蔓延、數以億計的野生動物,帶來一線希望。

澳洲野火不是新聞,為何今年會特別嚴重?目前簡單歸納出來的可能原因有:破紀錄的炎熱高溫,加上既有的季節乾旱現象,還有平坦地形配合強風加劇火勢擴散等因素。對照起去年底「聯合國氣候高峰會」(COP25)中,澳洲政府消極的氣候政策態度,很難不讓人感慨大自然的反噬效應來得既強且快。

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、2016年的巴黎協定,到2019年的COP25,超過20年的時間,人類所面臨的氣候變局,也自Climate Change(氣候變遷)進一步惡化為Climate Emergency(氣候緊急狀態);但各國政府依舊停留在紙上談兵、各自為政的階段,無法凝聚共識、採取具體行動,如瑞典少女桑柏格(Greta Thunberg)般想要透過政治人物扭轉情勢的期待,恐怕很難如願。

難道我們只能繼續坐困愁城,就這樣一籌莫展下去?

通常政府做不到的事,民間組織也許有機會另闢蹊徑,這裡的民間組織包括一直深耕環保領域的非營利單位,還有規模與能力都不亞於政府的企業機構;前者透過無遠弗屆的科技與理念號召志同道合者,後者則是透過商業力量善盡企業社會責任,與重要利害關係人(自然環境)共生、共好、共榮。

從人類發展的總體角度觀之,企業肩負起更大責任、戮力貫徹CSR的趨勢,已成為不得不然的現在進行式。類似像澳洲野火或先前發生的亞馬遜雨林大火浩劫,都只是眾多反映極端氣候惡化的重大災變之一,捐款善後、專案處理…都只能治標、無法治本,如何系統化從事環境保護、盤點節能減碳缺口,由單點行動串連成線、進而擴張成全面性抑制全球增溫,需要更多企業協力投入、同心因應。

若從個別企業角度出發呢?CSR對企業來說,會不會只是花錢買名聲的多餘支出?CSR表現能否轉化成為獲利保證?消費者真的會對CSR績優生另眼相看嗎?

兩位國外學者(卡內基美隆大學哲學系的 Catherine T. Shea與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凱南-弗拉格勒商學院的Olga V. Hawn)試圖利用「溫暖」與「能力」這兩個維度,來測試消費者如何認知CSR表現優異的公司。「溫暖」的背後隱含受測者如何看待公司CSR活動的動機或目的,例如友善程度、信任程度、真誠度和品德等;而「能力」則表示能力、技巧、效能、智力與創意。

研究發現,一般社會大眾認為CSR績優公司,比一般公司更溫暖、也更有能力。因為消費者對「溫暖」的認知產生了外溢效果,所以普遍認為CSR績優公司更具「能力」提供高品質的產品或服務,因此更會願意購買或認同CSR績優公司(商譽)。

若從企業經營立場分析,從事CSR相關活動的確會產出額外支出,所以必須透過增強能力與創意來提高單位報酬,才能獲得相同利潤來維持生存所需,某種程度與這份消費者認知CSR績優公司能力較佳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。

換言之,CSR已成為企業對內提升競爭力,與對外爭取消費者青睞的必然途徑。

綜上所述,不論由總體或微觀層次,CSR對企業經營來說,都是不得不然的大勢所趨。

(作者是信義房屋創辦人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千萬超業李永勤 的頭像
    千萬超業李永勤

    房仲千萬超業李永勤ROSS9413

    千萬超業李永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