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馬之死
文 / 周俊吉.台北
一隻因搬運過程中不慎摔落地面,幾番波折後仍傷重不治的河馬-阿河,盤據了人們2014年最後的目光焦點,不僅讓台灣再度登上國際媒體版面,也讓人類與動物、與自然、甚至與生態之間的交互關係,在歲末年終之際,成為社會輿論省思與檢視的火紅話題。
阿河一生顛簸、輾轉流離,以中年大叔之齡離苦得樂,對牠來說,可能是一種解脫;但對身為萬物之靈的你、我來說,實存有更深層的倫理意涵。
握有智能優勢的人類向來自許為世界中心,以根深蒂固的階級意識,操弄動物、使用自然、破壞生態,舉一個在17世紀很有名的「多多鳥」(Dodo)為例:這是一種體型大如火雞、卻無飛行能力的「鳥」,棲息在印度洋上的模里西斯島,屬於海島特有種。
由於島上沒有天敵,多多鳥的數量一度相當龐大,直到1507年被歐洲水手發現之前,多多鳥始終自在逍遙,是模里西斯島上體型最大的動物。與人類相遇之後,富含蛋白質、不懂得害怕的多多鳥,自然成為水手們絕佳的營養補充品,於是在短短兩百年內,多多鳥徹底滅絕、走進歷史,只剩下復刻標本供後人想像與憑弔。
影響所及,模里西斯島上一種高大熱帶喬木特有種-Calvaria major,居然自多多鳥消失後、開始不再發芽;從幾百年前的一片茂密,到1973年時僅餘13棵百年老樹,彷彿決意要與多多鳥生死相隨。
經科學家研究發現,原來是Calvaria major的果核十分堅厚,需要仰賴多多鳥的胃部砂囊磨薄外殼後才能發芽,否則種子將一直處於「休眠」狀態。也就是說,在人類(活動)未出現前,多多鳥與Calvaria major確實是一路相依為命的患難之交。
這個例子精準點出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與奧秘。自然生態環環相扣、缺一不可,任何物種都是經過億萬年以上的演化與適應,每一項減損都是自然界無法回復的重大傷害,而這些層層積累的失衡,最終都將反噬你、我。
每一個生物都有其天賦使命,或許今日的阿河就像當年的多多鳥一樣,用生命給予人類一記當頭棒喝,提醒我們:唯有萬物間共榮共存才能帶來整體的生生不息。
期待阿河的犧牲能換來覺醒與代價,「阿河們」終有不復存在的一日。
(本文同步刊載於《遠見雜誌》遠見華人精英論壇網站https://www.gvlf.com.tw/article_content_4180_1.html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