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的北半球,毫無疑問改寫了史上最火熱的仲夏夜紀錄,位處溫帶的日本連日創下超越攝氏40度的高溫,比亞熱帶的台灣還要高上幾度;同樣處於高緯度區的歐洲國家處境差不多艱難,希臘、葡萄牙、英國、德國、挪威、瑞典…多國傳出野火肆虐;就連北極圈內的溫度也多次飆破攝氏30度,這是偶一發生的異常現象?還是將成為你、我的生活日常?
以這種態勢發展下去,人類想必是「回不去」以往相對正常的氣候變化循環,更糟的是,極端天氣的負面效應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既深且遠…。
2018年的北半球,毫無疑問改寫了史上最火熱的仲夏夜紀錄,位處溫帶的日本連日創下超越攝氏40度的高溫,比亞熱帶的台灣還要高上幾度;同樣處於高緯度區的歐洲國家處境差不多艱難,希臘、葡萄牙、英國、德國、挪威、瑞典…多國傳出野火肆虐;就連北極圈內的溫度也多次飆破攝氏30度,這是偶一發生的異常現象?還是將成為你、我的生活日常?
以這種態勢發展下去,人類想必是「回不去」以往相對正常的氣候變化循環,更糟的是,極端天氣的負面效應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既深且遠…。
身處於瞬息萬變的數位時代,大量資訊的快速傳播、解構、重組、再應用,早已成為你、我的生活日常,甚至解放了人類社會昇華的無限潛能,當然更直接促使數以萬計的「創業家」們應運而生,希望能滿足日新月異的消費者需求與龐大商機。
「創業」到底有沒有必勝心法?有沒有共通的「創業之道」可供依循?在探索這個問題之前,先來看看一些真實案例。一個日進斗金的華爾街金童,年過而立之後,決定放棄一切、踏上創業之路;第二位是名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博士生,書念到一半就改當起創業家;第三、第四位創業時的年紀更小,進入大學後沒有多久就輟學創業。
5月下旬,筆者應邀赴行政院參與「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」首場會議,會中可以感受到政府對於均衡台灣發展、形塑幸福城鄉的迫切與重視,身為長期推動社區營造的民間單位,筆者自然也積極把握難得機會,分享我們多年來執行「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」的心得與發現,藉以拋磚引玉、成就幸福台灣。
「社區一家幸福行動計畫」是筆者在14年前,結合公司同仁力量所共同推動的大型社會改造工程,並於3年前進入第二階段-「全民社造行動計畫」,希望可以走進每一處不易觸及的社會角落,從每一件微不足道的生活大小事開始,串起人們臉上一朵又一朵的溫暖笑容,重塑里仁為美的淳厚人情,尋回台灣民間的能動性與生命力,進而完成社會重組與提升的終極願景。
不知道從何時開始,「斜槓青年/人生」成了很多報章雜誌的熱門語,由於筆者很習慣使用「/」(slash)符號,所以刻意了解了一下相關內涵。「斜槓青年/人生」的概念最早是來自於《紐約時報》專欄作家麥瑞克·阿爾伯(Marci Alboher),在2007年出版的暢銷書《一人/多職:成功工作與人生的新模式》(One Person/Multiple Careers :a new model for work/life success)。
可能是理解或翻譯上的扭曲,讓有些人誤認「不開心就打掉重練」的兼差打工仔(多重職業、多種收入)就是「斜槓青年」;但筆者以為的「斜槓青年」,其實是一種人類多元潛能+去仲介趨勢所應運而生的時代產物。
「人間四月芳菲盡,山寺桃花始盛開」,農曆4月本該是氣清而風和的清和之月,今年卻意外迎來了酷暑的溽熱之氣,高溫飆升打破百年紀錄,提前結束了黃梅天的陰雨綿綿。
天候異常也就罷了,瞬息萬變的詭譎世局更加刺激著人心躁動不安:美中貿易角力一波接著一波、「川金會不會」仍是未定之天、義大利政局不穩引發金融動盪,更別提近來一連串令人憤慨的外交處境(連續兩年缺席WHA、一個月內失去兩個邦交國…);偏偏外患不斷,內憂也沒少過:上半年還沒結束,就折損了兩任教育部長、缺水斷電的隱憂如影隨形,在今年底大選落幕之前,任誰都難以預料還會發生什麼事。眼下的我們,彷彿怒海中的一葉孤舟,不知何去何從。
上個月中適逢母親節,由電信業者掀起的「499之亂」橫掃全台,攪亂了不少人的生活節奏,也充分驗證了「人性自利」的道理。
一提及「自利」就會想到「自私」,這兩者屬於同義詞嗎?俗話說得好:「人不為己,天誅地滅」,但兩者應該不完全相等,前者是「為自己好」;後者則隱含是非好壞的價值判斷,也因為涉及價值判斷,故本文為求客觀論述,不使用「自私」一詞。
專家傳真-從人力到人才
4月上旬,內政部正式公布台灣成為「高齡社會」(65歲以上人數占總人數比率高於14%),筆者今年剛好屆滿65歲,也算是一種非典型的躬逢其盛,實際參與台灣社會的重大變遷。
329青年節剛過,在沒有活動、沒有放假的情況下,其受重視程度遠不如隨後而來的兒童+清明連假,有些人可能根本不了解青年節所謂何來,說不定有些人覺得那是舊時代的故事,八股、僵化、不值一哂,或許更多人以為年輕人專屬的青春、熱情、勇氣…,都比不上有個「富爸爸」來得重要。
「富爸爸」真的是一種祝福嗎?看看近來甚囂塵上的新聞時事,從小衣食無虞、生活富足、一路順遂,就能保證未來幸福美滿嗎?會不會,「富爸爸」其實是一種詛咒?
近代史上的戊戌年,多半是不折不扣、驚天動地的歷史拐點:
1838,清宣宗派遣林則徐到廣州禁菸,與英國菸商爆發多起衝突,隔年英國決定出兵,爆發影響清朝國祚甚鉅的鴉片戰爭;1898,光緒皇帝啟動百日維新,主張變革圖強、實施君主立憲,不料隨即遭到保守派反撲,同年9月,戊戌六君子問斬;1958,中共解放軍砲擊金門,史稱八二三砲戰,是國共對峙最後一次大型戰役,自此確立海峽中線、兩岸隔海分治迄今。
「火樹銀花合,星橋鐵鎖開,燈樹千光照,明月逐人來」,元宵一鬧代表農曆春節正式結束,各行各業也開始整裝待發,企圖延續去年佳績、再創階段高峰,一舉擺脫內耗不斷的悶經濟。
撇除難以預測的黑天鵝與無法閃躲的灰犀牛之外,相信人人都想搶搭這股全球景氣強勁成長的契機,但到底誰才能脫穎而出、盆滿缽滿?在揭曉答案以前,讓我們先來聽個故事。
送走了驚濤駭浪的2017,全新的2018已然展開,利用機會跟讀者們拜個晚年,祝福各位「狗年臻福祥,諸事皆如意」。去年底,筆者承蒙出版社錯愛,有幸搶先拜讀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的新書-「做個強韌吃苦的笨蛋」,深感心有戚戚焉,鄭重推薦給大家細細品味,或可收開卷有益之效。
這本書其實不是書,而是一份對談記錄,透過稻盛和夫先生與日本傑出科學家山中伸彌(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)的一問一答,具體而微說明並演練所謂「成功者」的人生智慧,從而收斂出「始於純心,追求至善,方能得道多助」的終極共識。
農曆春節剛剛結束,相信很多人都已立下大小不一的變革計劃,期待大展身手、一新氣象。
但如何勵新圖治、力行實踐,避免類似願望一許再許的虛度光陰,或許才是變革的關鍵因子,筆者謹提供親身經驗拋磚引玉,但願人人都能夠心想事成。
2018新春伊始,又到了許多星座運勢、生肖流年漫天飛舞的時刻,只見不少人忙著選購開運物、添香安太歲,穿梭在枯燥案台與塵喧巷弄間,漸次交織出愈見馥郁的節慶氛圍。這些台味十足的庶民文化在在反映出,當人們面臨渾沌難明的未知與挑戰之際,彷彿只有「不問蒼生問鬼神」才能趨吉避凶,縱使前方橫逆在所難免,但求低眉俯首、早日苦盡甘來。
相信很多人不乏有過類似經驗,主管淨喜歡雞蛋裡挑骨頭、同事只會袖手旁觀或冷嘲熱諷、為了五斗米折腰的工作也總是一波多折…,形形色色的困頓與不順堆疊出我們生活的日常。不想再委曲求全?可惜形勢比人強,一口氣只得含淚嚥下肚;無奈忍氣吞聲,卻怕逆來順受的歲月無窮無盡,而生命熱忱就在日復一日的自我內耗中消磨殆盡,到頭來徒留蹉跎年華之憾。
「離離原上草,一歲一枯榮」,轉瞬又到了除舊布新的時刻,相信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莫不感受到現實生活的壓力與陰影,具業務性質的工作,早就揹上了「衝業績」的盔甲加速前進;就算是業務色彩淡薄的其他工作類型,也有著補足進程的年度任務,簡言之,歲末年終就是一個全力衝刺的季節。
這種職場慣例由來已久,很難評論是好是壞,但每每都讓筆者憶起往昔學校生涯的考試經驗。測驗前,特別是大考,由於準備範圍很廣,臨時抱佛腳是常有的事,效果也總是差強人意;即便是低空飛過,充其量就是應付了事,幾乎不存在消化吸收、融會貫通的感覺。
上月中旬甫結束的聯合國第23屆氣候變遷會議(COP 23)中,來自世界各地共195個國家代表在會中敲定各項行動方案共識,希望能夠完成在這個世紀結束前,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C內的階段性目標。
雖然美國現任總統堅稱氣候變遷「不存在」,但各種海水升溫、極端天氣……,乃至於氣候難民等議題,早已成為不容否認的全球顯學;影響所及,各國企業也競相標舉永續大旗,大力投入綠色趨勢,以求善盡企業公民責任,以台灣為例,上月下旬公布的「台灣企業永續獎」,至今已舉辦了十個年頭。
什麼樣的工程可以穿越過去、保育現在,直到想像未來?什麼樣的運動能夠結合人文、土地與程式設計?答案是「全民社造行動計畫」。
為了有效承接「社區一家贊助計畫」的十年耕耘成果,我們在2015年正式啟動「全民社造行動計畫」,希望能串連更多與我們有志一同的有識之士,攜手勉力打造一個世代永續的幸福台灣。
筆者所服務的公司近來跨足東南亞市場,派駐海外的優秀同仁們亟欲深耕在地,卻擬在異鄉複製台灣做法與經驗,不禁想起一家知名度不高的日式創意料理餐廳「守破離」。
據說,「守破離」主廚渡邊師傅擅長鰻魚飯與懷石創意料理,料理手法與擺盤風格都是一等一的職人手藝;但最先引起筆者好奇的,是其別出心裁的店名-守破離。
為期十二天的世大運,上周在全台民眾開低走高的讚嘆聲中圓滿落幕,過程中不僅上演了一幕幕拍案叫絕的精彩競技,更帶來一波又一波熱淚盈眶的極限感動,為今年炙熱難耐的溽夏畫下了一個回味無窮的驚奇句點。
但當人潮散去、喧騰漸消之後,通盤檢視世大運的開展與結束,其實印證了一堂千載難逢的人生教材。
「…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。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;黃髮垂髫,並怡然自樂…」。晉~陶淵明《桃花源記》
一個沒有戰亂、沒有壓迫、自給自足,人人自得其樂的桃花源,是古今中外無數人民的共同想望。但,這世上是否真能有桃花源?又可以存在多久?想必需要每一位憧憬者的努力與投入,傾其所有建構並守護其永續發展。
乘著「鐵鏽帶」選民的不滿與怨懟,唐納.川普(Donald Trump)順利坐上美國第45任總統的大位,上任後隨即高舉「美國優先」的大旗,公開宣布退出「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議」(TPP)、退出「巴黎氣候協定」(Paris Agreement)、全球招商增加美國人就業機會(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設廠投資300億美元)等,無一不是希望實現其競選口號——Make America Great Again。
不過,這種「獨善其身」、甚至是「以鄰為壑」的施政邏輯,已明顯使得川普難以有效運作其總統職權。許多競選主張如對中國、墨西哥祭出高到嚇人的報復稅率、宣布特定國家為匯率操縱國、針對部分穆斯林國家採取入境與旅遊禁令,還有最新喊停的進出口貿易障礙——邊境稅等,在在都處於「只聞樓梯響」的階段。